“五四”精神青年說 | |||||
| |||||
每當春風吹拂五月的大地,總有一種精神在華夏兒女的血脈中奔涌。1919年5月的北平街頭,三千學子沖破軍警阻撓,趙家樓的火光映紅了整個時代的天空,那些高舉“德先生”與“賽先生”旗幟的青年學子,用熱血與激情點燃了一個時代的火種。百年滄桑巨變,五四精神卻如同不滅的火炬,照亮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前行的道路。今天,當我們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回望,那場運動的吶喊依然振聾發(fā)聵——青年者,人生之華也;青春者,時代之光也。 真理之光—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五四精神的核心在于對真理的不懈追求。百年前的北大紅樓里,李大釗先生寫下“青春者,人生之王”的箴言;陳獨秀主編的《新青年》雜志,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幟。這些思想先驅們以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”的胸懷,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洪流。今天的中國青年,面對的是一個信息爆炸、價值多元的時代,更需要這種追求真理的執(zhí)著精神。在知識的海洋里,我們應當如饑似渴地汲取養(yǎng)分;在科技的浪潮中,我們應當勇立潮頭開拓創(chuàng)新。當90后科學家曹原在石墨烯超導領域取得突破性發(fā)現(xiàn),當“北斗”團隊中年輕工程師們將中國導航系統(tǒng)送上太空,我們看到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——真理不在別處,就在青年人永不停歇的探索腳步中。 創(chuàng)新之魂:突破邊界的青春銳氣 五四精神的生命力在于敢為人先的革新勇氣。魯迅先生曾言:“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?!蔽逅那嗄暾沁@樣一群開路先鋒,他們打破舊思想的桎梏,開創(chuàng)文化新氣象。當代青年同樣面臨著改革深水區(qū)的挑戰(zhàn),需要這種破舊立新的膽識。在浙江杭州,一群大學生創(chuàng)辦的科技企業(yè)正用人工智能改變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;在貴州山區(qū),年輕的駐村書記們帶領鄉(xiāng)親們走上脫貧致富路;在實驗室里,90后科研團隊攻克一個個“卡脖子”技術難題。這些青年沒有因循守舊,而是以“敢教日月?lián)Q新天”的氣概,在各個領域書寫著屬于這一代人的傳奇。創(chuàng)新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,而是每個青年都可以點燃的思想火花。 擔當之志:雙向奔赴的家國情懷 五四精神的永恒價值在于心系家國的擔當情懷。顧炎武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吶喊,在“五四運動”中得到了最響亮的回應。今天的中國,正處于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,青年一代的肩上扛著沉甸甸的歷史責任。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,無數(shù)90后、00后醫(yī)護人員寫下“不計報酬,無論生死”的請戰(zhàn)書;當脫貧攻堅戰(zhàn)打響時,黃文秀等年輕干部將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;當神舟飛船遨游太空時,控制中心里是一張張年輕而堅毅的面龐。這些青年人用行動證明:所謂擔當,就是在祖國需要時挺身而出;所謂情懷,就是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(fā)展的大潮。 未來之問:新時代的青年答卷 青春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動。我們紀念五四,不僅是為了緬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,更是為了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。李大釗先生曾言:“黃金時代,不在我們背后,乃在我們面前;不在過去,乃在將來?!卑倌昵暗挠X醒者叩問“中國向何處去”,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,今天的答卷人又該如何書寫“青春何處為”的時代答案呢?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(zhàn)的時代,我想,每一位青年都應當做理想堅定的追夢者、做腳踏實地的奮斗者、做胸懷天下的擔當者,如此,方不負先輩所托,亦不被時代所累。 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曾經(jīng)歷五四,但每個五四都終將由青年定義。站在五四運動106周年的坐標點上,我們終于讀懂了這場青春革命的復調敘事:它既是1919年那個夏天的歷史事件,更是跨越世紀的青春方法論。當00后大學生在鄉(xiāng)村振興調研報告中寫下“田野中國”的新發(fā)現(xiàn),當年輕工程師在可控核聚變裝置前按下啟動鍵,他們都在重復著同樣的精神動作——以青春之我,創(chuàng)建青春之國家。歷史不會簡單重復,但精神永遠需要年輕的載體。正如那支穿越時空的火炬,它永遠等待著下一雙熾熱的手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